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:南桥机修工: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爱国者 中国新闻社记者冉文隽 陈大牙在父亲去世13年后才真正认识他。 那是2000年秋天,陈大牙作为后人的代表,参加了“华侨机械师返回缅甸路”的活动。当车队来到怒江上的汇通大桥时,同一个车队的老机械师悲惨地喊道:“同志们,我们来看你们了。”这时,她意识到她印象中沉默的父亲和南桥的农民工都需要重新理解。 1939年,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发布《华南华侨协会公告第6号》,号召东南亚华侨青年司机和技术人员回国参加抗日战争。海外华人青年反应热烈,9群3200多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,告别了父母、妻子和孩子,回国支持抗战。陈大牙的父亲陈兆早是第二批从南方返乡的农民工。 “我父亲报名时39岁。他因害怕选举失败而将年龄改为32岁。”陈大牙查阅了大量档案,一点一点地拼凑了他父亲的经历。“在回到中国之前,他的前妻已经去世,只有一个10岁以下的女儿。他买了一张船票把女儿寄养到海南,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。” 陈大牙说,从新加坡回来后,陈兆早的团队在昆明停留,前往缅甸仰光工作。"他们四个人组装一辆车,一天能装两辆以上的车。" 自2004年以来,陈大牙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历史档案上。她逐渐了解了更多关于海外华人机械师社区的故事。据资料显示,从1939年到1942年,滇缅公路向中国各抗日战场运送了约50万吨军需品和15,000多辆车辆,被誉为抗日运输线上的“盖世太保”。 ”许多人认为三分之一的农民工被杀,三分之一回到东南亚。这不准确。”陈大牙说,通过考证,发现所谓的三分之一机械师回到了东南亚,包括他们的大量家人。"事实上,近1800名机械师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." 自1939年以来,80年过去了。在许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,华侨机械师的历史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。2018年,“南桥机械档案”成功入选《祖国我来了》。日前,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“2019全球华侨年度大奖”上,华侨机械集团获得了“特别贡品”。 陈大牙说华侨飞行员无私奉献,默默牺牲。他们是国家和爱国人民的忠诚灵魂,不应该被忘记。(结束) |